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自2018年以來,紡織機械行業深入推進產業升級,在新型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撐了行業的穩定增長。2019年以來,總體運行質效良好,2019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
全球紡織產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東南亞國家近年來大力提倡經濟發展,積極吸引外資,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加上勞動力成本價格低廉,東南亞逐漸贏得全球紡織產業資本青睞,知名紡織企業順應潮流趨勢,紛紛在東南亞地區設立工廠。紡織產業轉移會帶動生產用固定資產的資本性投入,提升拉幅定形機的購置需求。
紡織行業產業升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我國紡織行業也開始向高端化和品牌化發展,相應的對中高端拉幅定形機的需求不斷增長。工信部發布的《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堅持優化紡織產業結構,加快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質量管控和品牌運營能力,擴大中高端產品供給。較一般紡織品而言,中高端紡織品超細纖維面料對布料的色澤、舒適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應對紡織機械的要求也更高。
紡織行業發展困境:
1、低檔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
目前紡織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低檔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偽造、侵權現象時有發生,以低端產品為主的企業已逐步陷入以價格戰為主要手段的惡性競爭中,影響行業內企業的盈利水平和良性發展。
2、產品受到的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宏觀政策、重大事件對下游各行業的影響會間接造成對本行業投資和需求的周期性影響。如果未來宏觀經濟增速持續趨緩、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經濟景氣度可能會沿著產業鏈條逐次傳導,形成“行業景氣輪動”現象,使產品需求受到一定不利影響。